井点降水法是一种常见的地下水位控制方法,主要用于大型基坑开挖工程中。以下是井点降水法施工的基本步骤:
1. 设计阶段:
根据地质勘察报告,确定地下水位、地质条件、基坑深度等参数。
设计井点布置方案,包括井点数量、间距、深度等。
选择合适的井点类型,如真空井点、喷射井点、管井井点等。
2. 施工准备:
清理施工现场,确保施工场地平整、排水畅通。
准备好施工所需的设备、材料,如井点设备、水泵、抽水管道等。
根据设计图纸,确定井点位置,进行标记。
3. 井点施工:
根据设计图纸,进行井点孔位钻探。
钻探完成后,安装井点管,确保井点管垂直、稳固。
对井点管进行试抽,检查井点管是否畅通。
4. 井点连接:
将井点管与抽水设备连接,确保连接牢固、密封。
对连接部分进行试抽,检查是否漏水。
5. 抽水降水:
启动抽水设备,开始降水作业。
监测地下水位变化,调整井点抽水量,确保地下水位控制在设计范围内。
6. 施工监控:
定期检查井点运行情况,包括井点水位、抽水量、井点管是否漏水等。
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,确保施工顺利进行。
7. 结束降水:
当地下水位降至设计要求时,停止抽水作业。
对井点管进行清理,拔除井点管。
8. 恢复原状:
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,恢复原状。
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进行修复。
以上是井点降水法施工的基本步骤,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因工程规模、地质条件等因素有所不同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,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