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堂萱花,又称萱草,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有着丰富的寓意和典故。
萱草的典故主要来源于《诗经》中的《卫风·伯兮》一诗:“伯兮朅兮,邦之司仪。伯也执殳,为王前驱。失去父母,萱草当护。”这里的“萱草当护”意味着萱草可以保护失去父母的人,使他们心情舒畅。
以下是关于北堂萱花的几个典故:
1. 萱草忘忧:萱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忘忧,因为它的花语是“忘忧”。古时候,人们相信萱草可以缓解忧愁,所以常用萱草来象征忘却烦恼。
2. 萱草为母草:在古代,萱草被称为“母草”,因为它的花语是“母亲”。相传,萱草可以缓解母亲的忧愁,所以人们常用萱草来表达对母亲的孝顺和敬爱。
3. 萱草与北堂:北堂萱花这个名称来源于古代的一个传说。相传,古代有一位名叫伯兮的人,他因为战事离家,母亲非常担心他的安危。后来,伯兮战死沙场,母亲悲痛欲绝。有一天,她在北堂(古代的一种建筑)前看到一片萱草,便摘了一些萱草放在床头,以寄托对儿子的思念。从此,萱草便与北堂联系在一起,成为了母亲思念儿子的象征。
4. 萱草与端午节:在端午节期间,人们常常将萱草插在门上,以驱邪避灾。同时,萱草也象征着家庭和睦、幸福安康。
北堂萱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着忘忧、孝顺、家庭和睦等美好寓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