圆周率(π)并不是由某一个人“创造”的,而是一个数学常数,用来表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例。这个概念在古代就被人们认识,并且在不同文明中都有所记录。
在古代,不同的文明对圆周率的近似值有不同的认识。例如,古巴比伦人、古埃及人、印度人等都对圆周率有早期的近似计算。
在中国,数学家祖冲之在公元5世纪时,对圆周率进行了非常精确的计算,他提出了圆周率的近似值在3.1415926到3.1415927之间,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近似值。
因此,不能说圆周率的“创始人”是谁,它是一个人类共同认识和研究的数学常数。